查看原文
其他

“懒人经济”席卷高校:3元代取快递、20元替课替考,大学生变懒了?

2017-05-18 张书旗 新华每日电讯

【导读】高校中流行的“懒人经济”“宅经济”等现象,折射出的“大学生变懒了”,到底是好是坏?其中又揭示了什么社会问题?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对待这种现象呢?



高校“懒人经济”盛行,大学生怎么了?


综合:大众网、澎湃新闻、中青报

整理:张书旗 


生活在“互联网+”时代的年轻人,打开手机叫外卖、上门送快递等服务已是常态,他们习惯于足不出户,通过手机购买所需物品。


然而,如今大多数高校都限制外卖、快递等进入校园,有些学生就算订了外卖,往往也要到校门口去取外卖;快递也是一样,都需要他们“亲自”跑一趟,让这些“懒得出门”的大学生叫苦不迭。



有需求就有市场。于是,“有偿跑腿”现象在高校中开始盛行起来。在一些手机软件或者微信群里,只要花点钱,就有人替你“跑腿”,帮你取外卖只是最基本的服务,“跑腿”的类别真可谓“只有想不到,没有做不到”:


2元代送一个充电宝,3元代取一次快递,5元借一把伞,20元代上一次课,30元一次期末场外“助攻”(在考场外搜索考试答案)......有些学生,甚至连买水果、牙刷、洗发水等生活起居用品都可以花钱请人送到寝室。



“在一些手机软件上,提供的赏金足够,就能找到人把要买的东西送到寝室。还有一些可以直接购买物品的微信群,‘水果群’‘面包群’‘黄焖鸡米饭群’……太多了,简直数不过来,真是懒到家了。”北京某高校学生感叹。


这些高校中流行的“懒人经济”、“宅经济”等现象,折射出的“大学生变懒了”,到底是好是坏?其中又揭示了什么社会问题?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对待这种现象呢?



大学生变懒了?听听大学生自己怎么说


在大学生中,“花钱办事”已经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在QQ软件中,可检索到全国各地上百个高校悬赏群。武汉的一所211高校的悬赏群——“供需撮合平台”已经2000人满群,又开通了“供需撮合平台2”,供校友加入。


记者下载了一款号称专注于高校跑腿服务的手机软件,学生通过该平台可发布跑腿需求和相应的赏金,若有人响应接受任务,完成后即可当面获得赏金。任务内容包含取快递、买外卖、代打卡等,赏金由5元到20元不等。



“跑腿”服务的范围事无巨细,覆盖了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。“一次我发高烧,室友都外出很晚回来。我不好意思麻烦朋友,只能在群里发布悬赏。买药的事立刻就解决了,接单的同学还很贴心地买了水果。”天津某985高校学生甜甜说,她觉得悬赏群给学生提供了便利和互相关爱,并不只限于金钱。


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周诚也表示,悬赏群就像经济学里的机会成本,时间和金钱的有机交换。在不违背国家法律、学校规定、道德规范的情况下,悬赏群对校园的劳动、知识、资源进行优化整合,给广大学子提供了便利。


对于一些时间方便的学生来说,帮忙跑腿成了闲暇时的小兼职。一些家境有困难的同学,也把“接单”作为赚取生活费的来源。某高校大学生刘子钰偶尔也会接受一些代跑腿的任务,赚点赏金,“算是互惠互利吧,有些人不愿意跑食堂排队,要是有钱我也想下课后在寝室等饭吃,而不是去挤食堂,端着盘子排队打饭。”



北京某理工大学学生董云逸今年大四,已经保研的他无须面对找工作的压力,平时经常忙于打游戏和参加社团活动,叫外卖、让人帮忙取快递对他来说是常事。


董云逸表示,这不能代表大学生变懒了,校园人口密度高,需求更多样,学校提供的服务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,“懒人经济”的存在是对资源的优化配置。



“懒人经济”方便了学生,也存在不少问题


高校“懒人经济”予以学生方便的同时,揭示了如今大学生存在的不少问题。


“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宅在宿舍,享受上门服务。” 北京交通大学一位温姓辅导员表示,“有些人长期宅在宿舍,整日与手机、电脑为伴,生活不规律,精神面貌不佳。”


在该辅导员看来,“懒人经济”“宅经济”在高校日渐流行,背后的原因有二:一方面,大学生对新事物接受度高,新兴的购物方式在大学能很快流行;另一方面,一些大学生没能适应“放养”的生活方式,沉迷于网络,缺乏自律。


同济大学一名张姓学生谈起自己的一位同学,十分惋惜,“大一时成天宅在宿舍打游戏,也不跟人交流,饿了就叫外卖,最后被学校劝退,如今被家里人送去当兵了。”


有专家分析,大学生的许多跑腿需求实际上是“衣来伸手、饭来张口”习惯的延伸,长此以往,容易造成与现实社会脱节,影响精神状态和社交能力,值得警惕。



“代课”“代考”风盛行,“懒人经济”也要有底线


随着各种“悬赏群”的野蛮生长,是否会让学生形成“花钱才能办事”的思维,从而导致助人之德被金钱至上取代?更有甚者,悬赏群是否已经成了逃课、代考等乱纪行为的温床?



在QQ上以“替课”为关键词搜索QQ群,全国各地的高校替课群有二百多个。“有偿替课”俨然已经形成产业链,替课明码标价,替课者可代答到、帮记课堂笔记、回答问题等,根据替课要求不同,价格不一。在课堂上替“雇主”喊次“到”就可以轻松赚到一二十元钱,有的“替课族”甚至能月入千元。



在杭州一个高校悬赏群中,群公告明令禁止出售代考信息,严禁发送所有违背学校规定的悬赏,而群里依旧热火朝天地代替上课,代做实验,代写某课作业。


记者所观察的三十多个悬赏群,无一例外盛行此风。“上午找替课,私聊。”“下午第二大节可替课,有意私聊。”替课QQ群中时不时会弹出诸如此类的信息。


记者统计发现,仅11日一天时间,在山东某高校替课群就有21条寻找替课同学的消息,并都迅速成交。


有大学生在悬赏群给记者演示:“悬赏周五晚上代课。”3秒之内,有7人同时私信他,表示“接单”,并询问他教室位置、姓名学号等信息。



在山东某高校替课群,群管理员发布的一份调价通知显示:“一节课(普通室内1.5小时)标准价格15元,可根据课程难易程度、特殊要求、课时长短、课量多少,做适当调整,最低价格不得低于10元/节。”通知还煞有其事地称“严禁无底线低价替课等扰乱市场行为”。


经常替课的小李说,他在QQ群接到“雇主”的单后,会与“雇主”确定好替课的时间、地点、课程以及需不需要做笔记等,替课时发给“雇主”照片或视频,“雇主”就会通过支付宝或微信转给他替课费。


“如果课程比较简单,只需要点名时答个到的话,一般就是二三十元,如果还需要帮忙做课堂笔记、回答问题什么的,就得至少50元了。”小李说。



针对大学生中有人花钱雇人替课的情况,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罗秉武教授认为:“一些好的应用,使学生可以生活得更方便,老师们不会死板地不同意。但不支持学生以任何形式违反校规,通过悬赏群代上课、替考等当然是错误的。在学校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,对人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。”



“懒人经济”到底怎么样?听听专家怎么说


也有专家认为,所谓“懒人经济”无外乎是供需关系的朴素表达,并不一定都是坏事。由于校园的特殊环境,学生的社会身份,和“懒人”这样带有强烈道德暗示的标签放在一起,就会给人以不一样的感觉。


不难发现,“懒人经济”的消费者更多地可能是为了宅在宿舍里打游戏、看剧而不愿意跑腿,那么问题来了,如果没人替他们跑腿,这些宅男宅女不得不亲自打饭、送东西,也顶多是牺牲了他们“宅”的时光。



所以,不能对“懒人经济”一棒子打死。很多在社会上被普遍认可的价值尺度,放到校园里就扭曲、走形,这恐怕暴露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偏见。


种种案例证明,校园是社会创新的试验场,而不是保守价值的大本营。很多创新都从大学校园发端,学生的需求反映了社会大众的需求,学生的市场带动了整个庞大的社会市场,“懒人经济”自然也不例外。


要知道,校园里每一个“懒人”的背后,可能有10个以上的勤快人为他默默服务,而那一个懒得上食堂、去商店的“懒人”,也可能是创业小有所成的牛人。


近年来很多创新的经济模式,都诞生于校园,当前最火热的一款餐饮外卖平台,就诞生于上海一所知名大学的学生宿舍——当时还是学生的创始人通过校园“懒人经济”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。



有意思的是,在武汉高校的悬赏群中,8所高校的悬赏群群主为同一个人,群名皆为“供需撮合平台”。天津各高校也有相同情况,多为大学生创业。


“我做群主没有收取任何额外费用(分红、提成等),自己也接单。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做生意的平台,大家一起挣钱,何乐不为?”某个悬赏群主表示。


很多商家也伺机而动,“校园悬赏令”“客官来”等微信公众号也专门负责类似的运营,范围覆盖全国各所高校。


北京林业大学一位心理老师表示,悬赏群在心理学上印证了一个概念,叫时间厌恶。通俗地说就是拿金钱换时间。从正面看,悬赏群各取所需,既帮助发布者解决了麻烦,同时接单人也得到了相应的报酬,是双赢的结果。


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学生的“亲社会”行为降低。人会逐渐变得冷漠,本来热心帮忙可解决的事,却要用金钱衡量。



所以,如今在高校盛行的“懒人经济”,你是怎么看的呢?欢迎留言!©


延伸阅读

季羡林 |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

南开校长开学演讲:立功增能担当大任

施一公清华大学演讲:最不重要的素质是智商

“校园贷”乱象调查:挂羊头、卖狗肉,高利率、高违约金

“高校拆墙”传闻引出真问题,“街区制”改革如何落实?


监制:易艳刚  |  责编:张慧  |  校对:赵岑

高校“懒人经济”盛行,你怎么看?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